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 http://m.39.net/disease/a_5972056.html
舜帝

舜帝,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,历来被列入“五帝”之中,奉为华夏至圣。传其称号为有虞氏,姓姚又姓妫,名重华,字都君,谥曰“舜”。舜帝的出生地有两种不同的说法:“东夷说”和“冀州说”。经过两千多年的考证演变,“东夷说”和“冀州说”又进一步演变为现代流行的主要四种说法:即山东诸城说、河南濮阳说、山西永济说、山西垣曲说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舜帝在20岁的时候以孝行闻名,后经四岳推举,被尧帝封为诸侯。

舜帝在位期间,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如推行“三纲五常”、“九州制度”等。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。《史记》所载:“天下明德,皆自虞舜始”。舜帝文化精神之魂,可称为“德为先,重教化”,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,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。舜帝一生的社会行为,就是对舜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过程。舜文化是舜帝毕生身体力行创造的原生态道德本体文化。舜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它的原创性和正统性。中国一向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,道德则是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。

魏文侯

魏文侯(公元前年-公元前96年),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,他是魏武侯的父亲,他是姬姓魏氏,名斯(一名都),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人。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,改革政治,奖励耕战,兴修水利,发展封建经济,后来的秦国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。历史学家钱穆在《先秦诸子系年》中有这么一段评价魏文侯魏斯的话:“魏文侯以大夫僭国,礼贤下士,以收人望,邀誉于诸侯,游士依以发迹,实开战国养士之风。”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文侯求才若渴,四处收拢名士以为己用。

他在位期间,他招贤纳士,先后重用翟璜、吴起、西门豹、乐羊等人,任用李俚为相,致力于社会改革。对内实行“食有劳而禄有功,使有能而赏必行、罚必当”的政策,制定《法经》,作“尽地力之教”,行“平籴”法,外败秦国等地。魏文侯卒于前96年。魏文侯被后人誉为“千古一帝”,他的治国成就和贡献备受推崇,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魏文侯陵墓,位于山西省夏县境内。

关羽

关羽(约公元年-公元年),本字长生,后改字云长,河东解良人(今山西运城市),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。他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,辗转各地,和刘备、张飞情同兄弟,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,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,去追随刘备。赤壁之战后,关羽助刘备攻占荆州,并被任命为襄阳太守、荡寇将军。建安二十年(年),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、零陵、桂阳三郡长吏。建安二十四年(年)的十二月,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,被擒,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。

关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,他的形象被广泛地传颂和崇拜。在民间,关羽被尊为“武圣”,并被视为忠诚、勇敢、仁慈、正义等品质的象征。此外,关羽还被称为“关公”、“关夫子”、“美髯公”等等。他的忠诚、勇敢、仁慈、正直等品质深受人们的尊敬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被描绘成一个英勇无畏、忠诚正直的人物形象。但是,历史上的关羽也有一些缺点,比如他有时候过于自信,缺乏战略眼光,最后无奈败走麦城被擒。有许多地方都有纪念关羽的场所,比如山西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、河南省洛阳市的关林、湖北省当阳市的关陵和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关羽墓等等。

王维

王维(公元年-公元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他是唐代著名诗人、画家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王维出生于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。他在岐王的引荐下,得以拜见炙手可热的玉真公主,因倾心弹奏的一曲琵琶《郁轮袍》获得好评,得其推荐,在20岁那年的科考中一举夺冠,成为状元郎。王维还曾任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判官等职。

王维的代表作有很多,其中包括《相思》、《山居秋暝》等。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,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。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唐代文艺批评家殷璠所著《河岳英灵集》,将王维列为盛唐诗人之首,称之为“盛唐正音”;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王维的诗也给予高度评价:“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,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,即调理性情,静赏自然。”

张仪

张仪(?-公元前09年),魏国安邑(今山西运城万荣)人,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家、外交家、纵横家。张仪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丞相,和当时的苏秦同属鬼谷子的得意弟子。他提出了“连横”的外交策略,为秦国游说,使得所有国家从加入反秦变为顺从。张仪还采取了更为狡猾的手段,约集齐、楚、魏三国执政大臣在挈桑相会,试图为魏国调停,以讨好和拉拢魏国。魏惠王在此后果然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,而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、韩以对付齐、楚的政策。最后张仪因不被秦武王喜爱,只能返回魏国,一年后撒手人寰。

张仪的著作《张子》已经失传,现存的只有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》中的《张仪列传》。此外,纵横家的著苏秦的《苏子》,张仪的《张子》等大部分在汉朝前亡佚。现在仅存的鬼谷子是纵横家唯一的议论著作。另有《战国策》是记录纵横家言行的书籍。关于张仪的评价,有人认为他是卓越的政治家、外交家,能说会道、巧舌如簧;也有人认为他是巧言令色的小人、满口谎言的骗子;还有人认为他是成功的说客、策士。不过,无论褒贬,公允客观些的则认为他是成功的说客、策士。

另记:王通

王通(公元年-公元年),字仲淹,道号文中子,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(今山西省万荣县,一说山西省河津市)人,隋朝时期教育家、思想家。他的学生有魏征、李靖、杜如晦、房玄龄等人。他精通儒学,一生以弘扬儒学为己任,并明确提出“三教可一”的主张,以积极的态度吸收佛、道思想及方法之长,来丰富和充实儒学。他的六部著作:《续书》《续诗》《元经》《礼经》《乐论》《赞易》,在唐代就全部失传了。只留下他的弟子姚义、薛收编辑的《文中子说》。此书提出了“三教合一”的思想,为后世所重视。

上面仅列了五位在各领域贡献卓著、闻名遐迩的代表,不到之处敬请谅解。运城名人还有:春秋时富贾大商猗顿、唐玄宗宠妃杨贵妃、初唐四杰王勃、五羖大夫百里奚、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、谋略家先轸、抗日名将傅作义、唐朝名将薛仁贵、裴晋公裴度、唐朝开国功臣裴寂等人。

运城市历史悠久,上古时期就有舜耕历山,禹凿龙门,后稷稼穑,嫘祖养蚕,黄帝战蚩尤等历史传说。运城得名于盐池,有着其特殊的历史与地理意义。这里古为盐贩之泽,以盐著称,城南之盐湖广5公里,袤-5公里,面积约10平方公里,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基地。史载其在新石器时期已被开采利用,为历代帝王府库重要财源之一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z/65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