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平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在数千年的岁月中,曾有几度辉煌,亦曾有几度萧条。早在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辛勤劳动,繁衍生息,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。秦代开始设郡建制,至西汉甘露年间,又据《禹贡》“大野既潴,东原底平”之意建立东平国,为“东平”命名之始。

据史书记载,从秦汉到建国前夕名扬全国的文学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科学家、医学家乃至天文、地理、书法、绘画等专家,灿若星汉,光照史册。这里仅摘出四位予以介绍。

梁楷,人呼为“梁疯子”。擅画人物、佛道、鬼神,初师贾师古,有“青过于蓝”之誉。衣纹用尖笔作细长撇捺,转折劲利,称“折芦描”;其用笔简练而又放纵者,则称“减笔”。在当时画坛独树一帜,后人评论云:“画法始从梁楷变,观图犹喜墨如新;古来人物为高品,满眼烟云笔底春。”山水、花鸟画也有独物风格。存世作品有《太白行吟图》、《泼墨仙人》、《布袋和尚》、《高僧故事》、《秋树双鸦》等。

罗贯中元代中期,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,社会的经济、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。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、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,也成为戏剧演出和“说话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。因此,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、“书会材人”,如关汉卿、郑光祖等人,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。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,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,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。罗贯中号“湖海散人”,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的含义。

北齐僧侣书法家僧安道壹,北齐时期东平人,擅长书法,与北齐的官绅有交往,是山东地区刻经活动的主要人物。据考证,僧安道壹,名“僧安”,又名“道壹”。洪顶山有“安公之碑”。主要作品有本县境内洪顶山刻石,枣庄铁山、临沂峄山、二鼓山等刻石。据有关专家考证,泰山经石峪亦出自安道壹之手,郭沫若年5月8日游泰山时,曾写下《访泰山经石峪》诗:经字大于斗/北齐人所书/千年风韵在/一亩石砰铺/阅历久愈久/摧残无代无/祗今逢解放/庶不再模糊。僧安道壹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僧侣书法家之一。

王祯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。字伯善,山东东平人。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(—),他在旌德、永丰做县尹时,提倡种植桑、棉、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,并撰写《衣书》三十七卷(现存三十六卷)。当时已有木活字,他设计转轮排字架,活字依韵排列,排版时转动轮盘,以字就人。大德二年(年)曾用木活字排印《族德县志》。所著《造活字印书法》附载在《衣书》之末,是最早系统地叙述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。

作者/来源:风起东平湖声明:版权归原创所有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yf/6598.html